血泪记忆淬炼青春担当 ——南邮学子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纪实

发布者: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办公室发布时间:2025-07-18浏览次数:41


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近日,bv1946伟德官网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组织师生深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拉贝旧居、马吉故居、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、挹江门丛葬地、中山码头丛葬地等“南京大屠杀”历史遗址,深入家乡中小学生和基层党员群众,开展主题为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、振兴中华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暑期社会实践

国殇之地:以仪式唤醒历史敬畏

7日上午9点,实践团准时抵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
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区,“百人斩”杀人竞赛现场、尸横遍野的南京城、万人坑遗址上的累累白骨……88年前的日军屠城血案触目惊心、侵华罪行铁证如山。

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

在雕塑广场,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专班主任、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兼职思政老师刘红艳含泪讲述《最后一滴奶》雕塑背后的故事“1937年12月13日是常志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,9岁的他目睹了父亲、母亲、4个弟弟被杀害,姐姐被刺5刀后被强奸。……母亲胸口的鲜血与乳汁混合,婴儿冻死在怀中……”这一刻,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,而是无数同胞用血泪凝成的生命记忆。

在雕塑广场聆听《最后一滴奶》的故事

在悼念广场,师生们怀着沉痛的心情,向300000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敬献花圈,深深鞠躬,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,传递守护和平的无声誓言。

举行悼念仪式

实践团5名成员光荣加入紫金草志愿讲解员行列

时空对话:用足迹拼接民族记忆

7日下午,实践团来到风景如画、车流如织的挹江门和中山码头丛葬地

谁能想到,如此坚固、炮不可摧、高不可攀、启可诱敌、闭之绝敌的城门却在侵略者面前不堪一击?谁又能想到,10多万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军,在城外中山码头遭集体屠杀,沦为侵略者“彻底消灭俘虏”“亡国灭种”图谋的牺牲品?

 

在挹江门城墙下聆听日军进犯南京与南京保卫战现场教学

在中山码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举行悼念仪式

88年前,在挹江门外的二楼住所窗口,美国牧师约翰·马吉手持一台16毫米摄影机,秘密拍摄了日军暴行,成为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。

 

参观马吉故居

8日上午,实践团来到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。这里曾是日军对慰安妇实施性暴力的场所,铁窗早已锈得发暗,每一个房间都仿佛是地狱的缩影,讲解员的声音低得像在叹息,泛黄的照片、幸存者颤抖的证言,将战争对女性的摧残赤裸裸铺展在眼前。

参观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

来到拉贝旧居,难以想象,这个二层小楼曾庇护了600多妇女儿童和平民。拉贝还与十几位自愿留守南京的外籍友人共建安全区,为约25万人提供庇护,犹如冬日暖阳,照亮了绝望中的心灵。

参观拉贝旧居

当前,日本右翼势力仍在否认南京大屠杀、美化侵略史、妄图修宪扩军军国主义幽灵未散,历史教训必须时刻铭记日本右翼的谎言再花哨,也盖不住这片土地上浸着血的记忆。那些疼,我们替先辈记着;那些盼,我们替他们圆着。

思想淬炼:从苦难辉煌照见时代担当

8日中午,实践团交流座谈会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。座谈没有抽象的理论研讨,只有灼热的情感自然流淌。

研究生侯孟梦声音微颤:“克里斯·马吉拍摄的《穿越80年历史》系列照片,让我们看见中国历史如何变迁,和平多么珍贵。它提醒我们,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,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。

“和平从不是风花雪月的背景板,而是千万忠骨用血肉铺就的必由之路。作为南邮学子,我们需以科技血脉承接历史脉搏,将‘落后挨打’的痛感熔铸为科技强国的引擎,让民族复兴的答卷在时代浪潮中续写属于青年的锋芒。”本科生王盈月坚定地表示

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研究生辅导员黄洁认为,此次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,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。希望同学们走进基层、走进群众,开展系列理论宣讲活动,用青春声音讲好南京故事、国家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,在理论宣讲中坚定理想信念、发挥作用、增长才干。

“社会大课堂是思政‘富矿’。”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沈金霞表示,此次多场馆、多形态、沉浸式体验南京大屠杀历史,带来的冲击力、震撼力和感染力是理论主课堂无可比拟的。这是发挥馆校育人协同赋能优势的又一次创新举措,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、实效性和吸引力的又一次生动实践。

 举行交流座谈会

 实践叩问:于历史创伤汲取奋进力量

参观座谈活动结束后,实践团成员分别来到自己的家乡开展宣讲活动,让历史记忆在故乡热土上苏醒。

11日上午,实践团成员王迎霞来到山东潍坊南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特殊的历史教育课。当纪录片《1937·南京记忆》的画面徐徐展开,那段黑暗岁月中的血泪记忆重现在孩子们眼前——短短6周内,28起集体屠杀、19万同胞遇难、858起零散屠杀……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,一帧帧珍贵的黑白影像,让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和同胞的苦难深深烙印在每个孩子心中,让爱国的种子和报国的情怀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。

实践团成员王迎霞回乡开展理论宣讲

11日下午,实践团成员唐磊赴安徽绩溪五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为基层党员带来一场感人至深的主题党课。这次党课以南京大屠杀这一民族伤痛为切入点,通过翔实史料和生动讲述,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。“30万遇难同胞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”宣讲人饱含深情的讲述,让在场党员无不动容。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,这场深入基层的理论宣讲,不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,更是激励着基层党员向前奋进的强大动力。

实践团成员唐磊回乡开展理论宣讲

12日上午,实践团成员王盈月来到江苏盐城聚亨路小学,和孩子们一同回顾那段深嵌民族肌理的创伤记忆:南京大屠杀中30万生命骤然消逝,每12秒便有一人罹难;宣讲在铺陈日军暴行之余,更让孩子们看见黑暗中的人性微光——暴行最有力的反证。再现这段血泪交织的历史,并非为了延续仇恨,12秒的生命刻度与300000的遇难数字被孩们郑重接纳,这场历史之旅便超越了简单的事实传递,而成为培育孩子们和平信念与民族精神的养分

实践团成员王盈月回乡开展理论宣讲

(视频:侯孟梦 唐磊 王迎霞 王盈月 图文:唐磊 王迎霞 编辑:龙庆 初审:史献芝 终审:李大伟)